芜湖行政区划调整6年 主城区焕发别样魅力

  镜湖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六年来,围绕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着力打造皖江商贸、文化、休闲旅游、金融和总部经济“五大中心”,绘就繁荣、秀美、人文、和谐、幸福“五型镜湖”的宏伟蓝图,走出了一条全民共建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契机,镜湖区充分盘活老城区48平方公里存量资源,在没有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区划调整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利用外资2亿美元,吸引内资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07.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2.7亿元增长到163亿元,财政收入由8.9亿元增长到33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迈入全省城区第一方阵。
  该区实施“点线面”综合改造,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共改造棚户区400万平方米,新增加绿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全长13.61公里、流域面积达16.75平方公里的保兴垾水系改造。经过艰苦努力,昔日路人皆掩鼻的“龙须沟”已成为今日横贯市中心通达长江的景观河,惠及周边87个住宅小区近30万居民。特别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重点工程滨江公园落成,赭山、神山公园“拆迁还绿”工程的实施,更是展现了这座城市卓而不群的魅力和城市建设者“透山显水”的博大胸襟。而由镜湖区自投资2亿元建成的西洋湖生态公园,凭借优美的临湖生态景观,成为城东周边群众消夏休憩、健身休闲的首选场所。吉和人口文化园、申元街心花园、吴家花园等一批街头绿园小品,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区已悄然呈现。

  区划以来,镜湖区将区级财政增量部分用于改善民生,六年累计实施民生工程135项,投入资金50亿元。改造背街巷道138条、公厕102座;完成43条道路畅通工程,对63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改造菜市场29个;开建15个保障房项目共计35万平方米7175套。随着前不久方村公交环线、埭南城市公交线顺利开通,埭南地区安全饮用水工程正式纳入到城市供水管网体系。

  获得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镜湖区,今年将59个社区(农家)书屋纳入了民生工程,实现街居文化站(室)向社会免费开放。“千年鸠兹地,山水镜湖城”正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姿态,努力创造更加骄人的业绩。

  (来源:芜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