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超2700万平米在售警惕成都写字楼风险

  在“中国房地产(成都)峰会”上,正合地产董事长毛勇对成都楼市的走势、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风险做了分析。对于写字楼物业,毛勇认为,目前成都在售综合体已达2751万平米,高供应低销量的局面继续存在,未来的写字楼等物业竞争将异常激烈,风险也将加剧。

  高供应低销量写字楼走量压力大

  根据正合地产的研究,目前成都在售综合体达57个,在售综合体达2751万平米。从2012年7月到2013年,约有37个项目入市总体量约1440万平米,仅天府新区新增量超600万平米,占总体量的四成。而综合体项目物业又多以写字楼为主,2012年1—11月成都市区写字楼延续了2011年的高供应趋势,新增量达117.6万平米,较2011年增长16.33%。在写字楼供应激增的背后却是销售量的逐渐下滑。根据正合地产统计,2012年1—11月,成都甲级、乙级、丙级写字楼单项目销量分别下滑 36.54% 、38.75% 、46.13%。2012年1—11月成都市区存量110万平米,较2011年增长40.59%,未来竞争风险加剧。在毛勇看来,写字楼存量持续聚集,未来竞争风险已经凸显。同时,2013年集中交付使用写字楼体量较大,未来空置率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其中,天府新城的存量为各区域中最高水平,占市区写字楼现场存量比重超五成,未来走量压力较大。
  行业洗牌加剧品牌房企领跑市场

  过去一年,成都楼市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都显示出“平稳”的特征。根据正合地产研究,2012年市区商品住宅成交819.1万平米,同比增幅近30%,全年成交量已超2010年的水平。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虽小幅下降至8555元/平米,但仍处2006年以来高位水平。但是市场仍然出现一些变化,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进入门槛的提高,部分中小房企举步维艰,甚至退出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品牌房企集中发力,保利、蓝光等品牌房企年销售业绩纷纷过亿,万科、绿地、恒大、中海、华润、龙湖等开发商也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毛勇看来,2012年成都品牌开发商销售业绩市场份额显著增长,规模较大、资源较优的土地对购地企业资质要求高,导致中小型企业入市机会进一步减弱。2012年万科、保利、中海、龙湖等品牌开发企业仍保持积极参与土地市场。以蓝光为首的本土房企,以台湾远雄为首的外资企业均在市区有所斩获,其中蓝光在市区斥资29.62亿元共竞得5宗住宅类土地,共293亩。2013年保利、蓝光等开发商将继续保持同时十多个项目在售的规模。

  近郊土地成交活跃二圈层将成开发热点

  根据正合地产研究,2012年近郊供应土地6674亩,与2011年基本持平,但成交6569亩,较2011年大幅上升22.5%,流拍率下降约13个百分点。其中,双流、新都为主要供应片区,2012年双流、新都分别供应土地2844亩、1569亩,为近郊土地市场的主力供应成交片区,温江近年来持续保持较少的土地供应量,2012年仅供应345亩。在看好近郊楼市未来发展且在市区土地市场竞争性增强的情况下,品牌开发企业开始重新聚焦近郊土地市场。毛勇认为,市中心由于缺乏土地,新增项目有限,三圈层距离市区较远,短时间难以解决配套,二圈层未来或将有较大发展潜力。近郊的华阳、大丰、犀浦、大面等片区均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城市外延板块和区域行政中心,吸附力较强,未来保持旺盛需求,值得开发商关注。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