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办公楼成“烫手山芋”警示了谁?
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致电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这与那些以政府机关名义进行形象推介相比,简直是“最奢华的低调”,真让人感到很疑惑。
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央三令五申停建楼堂馆所的背景下,大兴大建豪华办公楼成了众矢之的,即使是以租赁、置换之名偷梁换柱也难逃监察机关和社会舆论的“慧眼”。可以说,政府机关的办公楼已经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这本来是一个好事,但是更关键的问题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如何处置这块山芋。
濮阳市政府的选择是:出租。将综合办公楼中一部分闲置空间进行出租,并美其名曰“废物利用”。这种做法看上去既充分利用了闲置空间,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又可以额外“创收”,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然而这样的做法真的是“防烫”的妙招吗?恐怕非也。早在2007年,中央就曾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全面彻底地清理党政机关办公楼,清理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就是党政机关办公楼是否存在商业经营和出租现象。可见,不论“废物利用”的借口听起来多么动听,都不能改变此举涉嫌违规的现实。
国家之所以要打击党政机关办公楼对外从事商业经营和出租的问题,不仅是为了维护党政机关办公楼的严肃形象,更是为了避免个别人利用公共资源谋取私人利益。濮阳市政府的相关人员对出租门面的租金讳莫如深,恐怕背后也存在着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链条。什么人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靠上政府机关办公楼这棵大树?租金几何,与市场行情是否有差别?租金去向哪里,是否有账目可查?不回答这些问题,说再说“废物利用”的借口都没有意义。
党政机关的办公楼变成“烫手山芋”,这可以说是必然趋势,未来也势必会越来越烫。濮阳市政府的做法不仅没能“晾凉”这块山芋,反而火上浇油,这也给各地的政府机关敲响了警钟。要想捧好这块山芋,首先就必须斩断那些旁门左道的想法,钻中央禁令的空子、搞文字游戏的花招最终只能是引火上身。
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