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

  “老一辈”经常教导说,刚到一个地方上班必须表现得很勤快,早上提前到岗,打水、擦桌子,这些在网络时代早就过了时,不顶用了。

  在这里,只要你的工作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没有人会拿你当新人看待,在待遇、职位方面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而如果你做得不好,也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新人而宽容你,给你很长时间去适应。

  主义篇:办公文化的新古典主义

  李长泽

  (一)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战国策〓秦策》

  战国那帮社科类知识分子,最不是什么好东西了。为了混饭吃,一会儿跑到赵,一会儿跑到秦,不停地挑拨离间,不停地出谋划策。这个“远交近攻”的法子就是张仪为了让秦国给他饭吃而想出的点子。

  其实,“远交近攻”这个老法术倒是无意中击中了有着网络的小格子间这个新玩意儿。小格子是用来隔断在其中的网人没事相互看挖鼻屎的景象视线的,网络却在远处延伸着工作上的业务。但如果世界都按着技术的理性发展,换成另一个角度说,那就是格子间和网络都按着老板的意思发挥作用,那人活着便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了。于是,小格子里网人就自找乐越,想给对面那个格子里的同事借点手纸,先先发个E-mail过去,主题是“好心情”。同事E-mail回来,“对不起,刚好用完了。”不如此,怎能体现出Internet能释放人们的沟通欲望呢?

  (二)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梁惠王》

  孟子是一个揪住君主就讲道理的家伙,吓得梁惠王直说,我只喜欢流行歌曲,喜欢不了古典音乐。孟子说,喜欢流行歌曲也没关系呀,我照样有道理可讲。梁惠王啊,你是觉得一个人听流行歌曲乐,还是有些伴儿听乐?梁惠王说,不像有些伴儿乐。后来的朱熹老先生说希望有些伴儿一块乐是人之常情啊。

  在小格子里,肯定会有人在哪儿没事儿傻笑,这有点“独乐乐”的意思,大凡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他肯定在网络里“与人乐乐”呢。“独乐乐”与“与人乐乐”这样两个不兼容的物什,网络都能连。这大概相当于把萝卜和咸菜连起来那么有难度吧。

  在电脑前“与人乐乐”虽然也能乐,但总让我想起支票与现金的感觉。电影里,黑社会交易时一般都付现金,通常都是一箱子,让人看了很过瘾。要是走支票,让人看了,多少有些淡乎寡味。所以,我以为在网络中乐,总不像一大堆人坐着侃大山,吹牛皮,逗闷子乐。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上班的时候,总不能没个上班的样子吧,如果能在网上乐一乐,那就知足常乐,没事偷着乐吧。

  (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陶渊明在南山下种豆子,种得是草盛豆苗稀。住在农村里的人,除了农夫,还有隐士。有官不做的隐士基本上应该是一个极端分子,表面上好像是散淡的人,可谁知道他在心里却喜欢荆轲与刑天这样的亡命之徒呢。也许陶渊明这样的人,应该在虚拟的网络中来表达他真的性情,表达他对现实的愤怒与无奈;当然,也可以悠悠自在与网民们聊聊天,就好像他在农村里写的那些田园诗所描绘的那样。陶渊明注定是游走于虚拟与现实两端早生的网络公民。

  有时候我很担心那些小格子里的员工,在网上都是那种爱谁谁的口气,谁都不管什么主任,经理,CEO之类的东西。回到现实中,见到领导是不是也不会什么点头哈腰, 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类的东西呢?其实,我的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听人讲,那些曾经触犯过法律的人,没被关进去之前坏着呢。一关进去以后,表现好着呢,干起活儿来都跟劳模似的。我总有些不信他们会这样。难道小格子里的员工真的是和陶渊明一样性格上存在着两个极端的分裂吗?

  怀旧篇: 新旧办公影像

  生活的确丰富多彩了。而网络的最大功劳应该是它给人们办公方式带来了质的飞跃。我有幸亲身体验了新旧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公方式,说出来大家听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影像A——冬天的早晨,我坐在办公桌旁,轻轻跺着脚,因为没有暖气,何况墙壁东北角还不时透些冷风。半导体收音机摆在桌上,南京音乐台的《东方音乐风情》节目准时播放了。一水泥地的纸片和烟头等人去收拾,因为随手丢垃圾已成了同事们的习惯。走了好一段路我提来两壶开水,转眼间就被瓜分得一干二净。泡好了茶,有人又点上一支烟,很好的聊天环境。于是,有当妈妈的同志开始毫无保留的夸聪明的儿子,众人勉强的陪笑;有昨夜“修长城”的主儿懊悔因错出一张牌而损失几十块,众人舒心的笑;有大骂小日本盘踞钓鱼岛而痛惜港人陈宇翔举身赴南海的热血青年,众人一声叹息……邮递员墨绿色的身影送来了我们一天最兴奋的时刻,即使大家蜂涌而上抢到手的只是一周前的“新闻”,而我则照旧问一句:有远方的信吗?

  影像B——冬天的早晨,我裹紧大衣踏上拥挤的公交车,很快又钻进地铁,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到单位门口,对门花卉市场生意很旺,顺手买了一束绿色植物返身走进了这幢德国人设计的写字楼。熟练的掏出门卡在门口的接受器上照一下,绿光一闪,门禁自然打开,我也签了到。进门第一件事必定是启动主机和显示器,而后双击网络浏览器,新的一天网上生活开始了。一口气打开5个free-mail,查看有没有新邮件,迅速浏览一遍即时更新的网络新闻,如果有触动自己的文章立马“发表评论”。这些动作的完成几乎是机械化了。紧接着要做的是挂上影响巨大的OICQ,看看“我的好友”在不在线。不用扫地,有吸尘器呢;也不用打水,有饮水机呢;更不会聚在一起喝茶说笑,因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平台,人人一台电脑,各做各的一档子事儿,谁也不愿而且也没空去搭理谁,顶多点头示意。整个办公室很少听见说话声,只有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一边和网友用键盘对话者大有人在,而他一直心驰神往、恨不相见的“美眉”或许就是他旁边那位正没事偷着乐的秃头“哥哥”,冤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