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快速反弹 北京写字楼涨价潮暗涌
北京写字楼在去中心化之后,开始向石景山等新商务区转移。
38岁的张明泽开始告别租赁写字楼办公的时代。
在九月的最后一天,他在石景山区买下一间约200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办公室。创办互联网公司的三年里,他一直在中关村,目前员工已经增加到50人。
但办公面积放大和高昂租金的需求,只是他选择搬离中关村的原因之一。
一个多月前,张明泽无意间读到一份名为《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京政办发[2015]42号)的文件,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明确东、西、北五环路和南四环路以内,禁止新建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
“这是一个北京写字楼去中心化的信号”,在商海打拼的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最终成为北京写字楼9月成绩单里的一份子。
或因受政策利好,北京写字楼市场迎来“金九”的巨量成交,成交面积达到26.61万平方米,是一年来的最高值。这一数字同比去年增幅达247%,环比8月份增幅高达260%。
按照市场的惯性,北京写字楼市场在第四季度延续第三季度量价齐升的态势,将酝酿新一轮的涨价风潮。
成交快速反弹酝酿涨价潮
成交快速反弹是北京写字楼市场一年来的主旋律。从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三季度,这个交易市场形成一道优美的U型线条。
在去年第四季度,北京写字楼成交面积高达61.3万平方米,成交1549套,成交金额为167.37亿元。但进入2015年后,成交量却骤降到10.52万平方米,成交467套,成交金额仅有20.47亿元,成交面积环比跌82.8%。
受春节影响,第一季度往往是写字楼楼市场传统的淡季。尽管如此,它同比增长了2.86万平方米,增幅高达37%。进入二季度后,写字楼销售市场开始出现反弹,成交面积上升至23.33万平方米,成交636套,成交金额为61.83亿元。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北京写字楼市场在成交量上升的同时,成交均价也在稳步上涨,第二季度均价为26501元/平方米,环比增36%,逼近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从供应量上看,7月、8月和9月连续上涨,分别是18.78万平方米、23.39万平方米和25.89万平方米。
从数据分析上看,北京写字楼市场前两个季度仅是温和地反弹,最终在第三季度真正迎来爆发。它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成交面积49.2万平方米,成交1233套,成交均价29965元/平方米,成交金额为147.43亿元。它的成交面积环比第二季度增幅110%,同比增542%。
随着北京土地供应减少而稀缺,写字楼成交单价也不断创造纪录。今年,位于朝阳区的骏豪中央广场的成交均价高达96955元/平方米,金融街(月坛)中心的成交均价也达到59996元/平方米,位居第三位。
水涨船高。一位石景山区写字楼项目操盘手透露,其所负责营销的项目将酝酿在10月份提价。据悉,目前石景山区域的写字楼均价约4.5万元/平方米。“北京写字楼涨价将成为一种常态。”他说。
新棋局:石景山等新商务区崛起
新棋局:石景山等新商务区崛起
在北京写字楼量价齐升的背后,是一场去中心化的大潮流。北京写字楼开始从CBD、中关村和金融街等核心区域,向一些城市副中心扩散。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近144.35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里,三环内写字楼项目的贡献十分微小。随着城市中心供应量减少,这种高成交量将逐渐被一些新兴的商务区所追赶。从未来的发展潜力看,丰台区、石景山区已成为写字楼供应大户,一年来分别增加26.84万平方米和24.95万平方米。
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8月份,仅石景山区就新增面积高达18.02万平方米,其中金融街(长安)中心拿证84497.49平方米,成为该区域写字楼的主要供应项目。它位于长安街第一排,是目前唯一一个在长安街上的商务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米,由金融街控股打造。